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答学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答学网 > 资讯 > 高等教育 > 时事热点

3~15岁的孩子应该如何去正确教育?

时事热点 发布时间:2023-05-25 08:44:11 阅读人气:193 资讯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3~15岁的孩子应该如何去正确教育?

中国人普遍奔小康,生活水平提升,父母有了条件给予子女更好的教育,因为很多家长不想让儿女跟自己一样是个文盲,故此无论花再多钱都想把孩子的教育弄好。其实教育方法有很多,而且在网络上可以轻易获得共享。今儿就给大家分享一个清华妈妈的教育方式,据说三岁到十五岁的孩子,一定要看看当中受益良多。

学习习惯决定学习成绩。国外的一个教授表示,他拥有丰富的教书经验,阅过很多聪明伶俐的孩子,但他们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太喜欢学习,故此就算天生聪明,在后天没有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也是于事无补。影响孩子学习习惯的负面原因是玩心,可谓玩物丧志,就算是定力强的成年人如果沉迷玩乐也会荒废事业,何况是一个没有自控力的孩子。所以对于玩心过重的儿童,尤其需要培养学习好习惯,不然的话学习成绩极容易受到影响。

经过了解,我们发现一位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女毕业生,自从当了妈妈之后,就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创出了一套有效的教育方法来帮助3~15周岁的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拥有清华学历的年轻妈妈分享了5个年龄段的教育理念,堪称典范,她提出家长们需多多陪伴孩子成长,在家时刻了解儿女的各种情况,同时还要关注儿女在学校的情况。

一般到7~8岁的时候,要培养他们正确的坐姿、写字的方法、拿笔的动作,让他们自觉看带拼音的书籍,能够自己准时的写完作业。

长到9~10岁的孩子,开始培养他们每日在规定时间不用提醒就可以自己去复习,从而形成自己学习跟思考的习惯。这时,在孩子自觉写作业的习惯上,逐渐要求他们要注意写作的整洁不要邋遢等,开始做到专心听讲,不要开小差。

11~12岁的孩童,在培养好之前的学习习惯后,此时他们正处初中阶段,可以考虑加大培养力度,可以去要求他们每日都自觉的提前复习,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在正确保持写字姿态的情况下,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13~14岁的少年少女,已是青春期,如果前面的好习惯都培养成型,此刻他们的学习成绩应该能看出明显效果了。此刻,可以要求他们给出对课文的中心思想,去对一些问题给出自己的个人见解,无论好坏对错,我们都需支持鼓励他们,如此下来可培养出儿女的独立思考跟见解能力,将来则能明辨是非,拥有对学习的新认知,而不只是死读书一律照单全收。

15岁的孩子,这时可以练习举一反三的习惯,做题要进行规范训练,开始看新闻时事,发开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可以培养一种收集记录,记下自己犯错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改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以上是孩子们3~15岁的学习教育方法,另外还有生活习惯的方法,学习跟生活息息相关,不能只顾抓好学习习惯而忽视儿女的生活习惯,不然到头来可能会白忙一场。首先在孩子有自制力之后,就应该培养他们早睡早起,到了7~8岁左右,懂得节俭不要浪费,少吃零食准时吃饭,一方面是令他们的身体充分吸收营养,又可避免因各种零食而构成蛀牙。

然后可以培养他们自觉穿鞋子、袜子、衣服等。9~10岁,提醒他们不要挑食,注意干净卫生,多帮忙做家务,11~12岁,热爱参与各种活动,不吃垃圾食物,13~15岁,可培养他们适当安排自己的时间,避免沾染不良习惯,如泡网吧、沉迷游戏,不喝酒等。

如今想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好的家庭教育是必须的。

作为父母,我个人对孩子的教育也非常重视,所以经常会去借鉴别人的一些做法,也会从电视或者书籍方面来加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

1、关于分数

从小学开始,爸爸妈妈对我就是这样要求的,只要学习态度好,考试考多少分都不会怪我,所以,我考试对分数没什么压力,所以很少有发挥失常的时候,成绩也差不到哪去。我的经验就是:像考试一样认真做作业,像做作业一样地轻松考试。初中了,妈妈重新告诉我:考试,只要考出你的真实水平,就可以。比如,某次考试,你的真实水平是90分,你考了90分,就很好。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你只考了70分,那爸爸妈妈就会为你遗憾,因为你的努力付出没有得到对等的回报。在我们家,分数引起的反应基本上是波澜不惊的,考100分也好,80分也好,没什么太大的反响。人生处处是考场,从容面对,考出自己真实水平就好。在我们家,物质也不与分数、成绩挂钩。物质上的东西,能给生活带来便利,而爸爸妈妈的经济能承受的,就会给我买,与成绩没关系。爸爸妈妈认为,那种挂钩很容易培养孩子的功利思想,而偏离了学习和生活的本质。我身上不缺零用钱,钱包里有一张银行卡备用,家里的小盒子里,爸爸妈妈也常放了几百元零钱备用。爸爸妈妈的理念是,在当今充满诱惑的时代,孩子不缺钱、不缺爱,到外面走弯路的概率就要小很多。

2、享受生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享受生活。爸妈觉得,享受生活,不要说等你长大以后,而是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有一次,一位奶奶对我说,你父母对你这么好,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报答你的父母。妈妈更正了这种说法,对我说:对父母的报答不是很高的分数,而是从现在开始,好好活着,每一天。所以,学习只是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交朋友、看**、打扮漂亮、和小狗狗玩、适当上网玩游戏、放松去乡下陪伴疼爱我的奶奶、外婆外公、聊有好感的男生等这些让我的生活很丰富,也让我的生活充满了爱,生命之火激情燃烧。妈妈说,她从我的每一篇作文中,都感觉到了我对爱的理解。

3、阅读经典

阅读经典,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也是理解人生的重要途径。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定有它的卓越之处。从去年开始,我开始阅读外国经典名著。我强烈地感觉到,我的作文、考试做阅读题目都上了一个台阶。在阅读的时候,并不一定感觉到明显效果,但写起作文来,笔下的文采仿佛不是自己的,涓涓流出。这就是文化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了阅读者的生命。建议大家不要让孩子读那种快餐书籍,比如各种杂志、童话故事、如何成功速成等,要读经典的的世界名著。可能刚开始读,会找不着感觉,但读上两三本,就会找到节奏。有一次,妈妈问我:你阅读名著时,感受到愉悦了吗?我说,感受到了!那一刻,妈妈很欣慰。因为,愉悦,是最高层次的享受。从阶段性的作用上讲,阅读经典可以使语文成绩提高十分左右,这十分左右对于中高考来说,是多么重要。

4、润物细无声

现在的孩子叛逆心极重,我也不例外。比如阅读,听音乐这些事情,我妈妈做得很随意,不露痕迹,根据我的情绪来,在我想休息或者做其他事的时候,她会尊重我的意见,不强行摊派。

5、训练独立性

从小,爸爸妈妈就有意识地培养我的独立性。因为,孩子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是最重要的。因为,人生很多事情不是只有一个选择,可以有很多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要用家长心中的选择去评价孩子。比如:我五岁的时候,天气很热,从幼儿园出来,很渴,想要喝饮料。妈妈给钱给我,让我自己去买。我害羞,因为从未尝试过,害怕,就不肯自己去。妈妈告诉我,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一是自己去买,然后喝。一是自己不去买,那就忍着,回家再喝水。我犹豫了一下,选择了不去买,忍着。妈妈觉得这也是一种选择,就尊重我,也不评价我。小学时,放学下雨了,妈妈也不会主动送伞。她知道,我总会想办法的,比如,和同学共用,比如在教室里先做作业,比如去超市里避雨,顺便逛一逛超市。因为,我曾对妈妈说过,你女儿没你想象的那么蠢,总会想到办法。再比如:现在我买衣服,妈妈只负责出钱。上次,和同学一起去买地摊货,25元买了一件衬衣,穿到学校来了,妈妈说也还漂亮,但建议我把那些线头剪一下, 别让人一眼就看出地摊货。第二次,我又去买了一件,拿回来就觉得小了。妈妈也没评价我,建议我送给一个比我矮一点的朋友了。这都是我的选择,爸爸妈妈都尊重我。不作负面评价。就是这样,我一路思考,爸爸妈妈一路尊重,我渐渐长大了,遇事不逃避,学会思考,有自己的主见。

6、关于粗心

经常听见有家长这样说自己的孩子,我家孩子这次错的题目好多都知道做,就是粗心啊。在这里,我想谈一谈我们家的观点。从五年级起,妈妈就告诉我:粗心,就是能力差,学得不扎实的表现!任何时候,都不要说是因为粗心没考好。也请家长不要再为孩子找这个推脱责任的借口。细心、沉稳、脚踏实地是必备的能力,如果具备了这些能力,偶尔丢一两分,可以理解,超过两分,就是能力还欠缺,学得不扎实。这个观点,妈妈五年级开始和我交流,我也渐渐认同。所以,我正常情况下能考高分,成绩稳定,这个观点应该起了很大的作用。

7、培养孩子的能力

家长要放手,在可控的范围下尽量放手。比如,做一件事,孩子去做,可能只能打30分,你不满意,骂他,甚至代替他做了,当时事情的效果可以打90分。但请家长注意,这90分,永远是你的90分,孩子仍然是0分。如果,你让他做,用他不反感的方式指点一下,这一次可能只是30分,下一次就有可能是60分,再下一次,可能就是95分,甚至比你做得更好。所以,家长要学习聪明地示弱,把机会让给孩子,并及时鼓励肯定孩子。爸爸妈妈终将老去,要学会把舞台适时地让给孩子,让他们发挥。孩子只有在一次次的实践、思考中,不断长大,独立,然后超越父母。长江后浪拍前浪,我爸爸妈妈常常很幸福地被我拍死在沙滩上。

8、赏识孩子,扶持自信,呵护自尊

中华民族是个谦逊的民族。在教育孩子方面,却容易走入一个误区。不注意赏识孩子的优点,而过份强调孩子的错误。当我做得对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及时肯定我,表扬我。妈妈平时在同朋友谈话时,谈到孩子的时候,她会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优点。我们偶尔听到,表面会装得不在意,实际上,我们很在意,得到肯定的这些优点,我们会继续坚持,越来越好。会按照父母描述的那样优秀的样子去校准自己的言行。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就事论事地分析。不哆嗦,不翻旧账。正确面对事情,改正就好。事情过了,继续过美好的生活,不要把负面情绪过分强调和延伸。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dxzl8.com
本文地址:http://www.dxzl8.com/news/3080298.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湖北籽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鄂ICP备19019357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