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地方的我不知道,我就知道文山的苗族和广南的壮族好像有制作蜡染,都是民间的东西,偏远点的那些农民就一直延续着这种文化,没有名人.你可以去访问一下.我听妈妈说文山大龙潭的那些苗族有很多美国人来订货,好像那些美国人还会说苗语呢.
在网上找到的你看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山苗族妇女的拿手活计。心灵手巧的苗族妇女描绘图案,全凭用心去体会,去记。如果要描绘出复杂的图案,必须仔细数准确底布经纬,然后按照口诀反复心算。描绘一卷蜡纹图样,简直就是在雕琢一幅美丽的画。她们先拿饱蘸蜡液的蜡刀,在布上画出图形,然后将布浸入染缸染色,之后再用沸水煮布,涂蜡的地方就脱去蜡呈现出白色花纹。蜡染的成品古朴纯正、素淡典雅、基调明快,充满了民族的乡土芳馨。
苗族的蜡染,原先主要是用于装饰妇女的衣裙、围腰、背扇、背带、伞笼子(麻布口袋)等,以铁笛布蜡染,再加挑、补、绣花工艺,精心制成色彩斑烂的服装,穿着于身,同时佩戴晶光闪亮的金银饰品,使人倍增风采神韵。现已发展到被面、床单、挂包、家用电器罩盖等方面。花色品种多姿多彩。继承了传统工艺的同时,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增添了新的时代感。使蜡染这一枝奇葩开得绚丽多彩。苗族的蜡染设计图案,多以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或几何图形为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云南大理,这里不只有风花雪月,还有浓厚的民族风情。
很多人去大理旅行,都会去大理古城和双廊古镇,但是这两个地方都很商业化。我更喜欢去寻找那些安静的村庄,这一次,带你去一个云南省最大的自然村。
苍山脚下,洱海岸旁,有一个素有“扎染之乡”美称的周城村 。这是一个小众安静的村庄,是大理的白族聚集地,也是云南最大的白族村落。
周城村位于大理市喜洲镇,离大理古城有23公里,坐落在离下关38公里处滇藏公路旁,面积4.7平方公里。周城有一万多人口,几乎都是白族。
白族的女孩,是真的肤白貌美。记得有一次我有幸在喜洲参加了一场白族婚礼,被那些白族姑娘惊艳到。连我一个女人,都觉得太美。
周城不仅仅有白族美女,美丽的街巷,更有那令人赞不绝口扎染文化。
周城境内除了闻名遐迩的蝴蝶泉,最著名的就是已有300余年 历史 的扎染手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若你来大理,不妨给自己一个机会,慢下脚步去感受白族最古老的艺术,前往这座扎染之乡——周城。
四方街上,有巨大的两棵古榕树,还有个古戏台。你可以在那里吃一碗饵丝,还可以逛逛热闹的集市。
周城不大,步行大约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逛完,村中有很多售卖扎染的店铺。
扎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染色技术之一,与蜡染和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术。
古称杂花布,又叫绞缬染。这个民间古老的手工印染工艺,起源于1000多年前的中原地区,如今主要保存在大理市周城和巍山县城、大仓、庙街等地。
在周城,从10多岁的小女孩到年逾花甲的老奶奶,人人都会扎布。
不要小看那一块块挂着的扎染布,卖得其实都不贵。纯手工制作,光看那扎好线的素布,你都会惊叹。
当你自己体验扎染时,你会觉得,卖的都是白菜价。
坐落在大理苍山沧浪峰下的周城,民族风情非常浓郁。
这里不是 旅游 景点,所以游客不多,来周城一定要慢慢走一走小巷子,看看白族民居,粉墙青瓦,巷道幽深。
周城妇女服装服饰具有白族装饰的代表性,你会看到很多上了年纪的妇女依旧穿着传统的服装,不过年轻人已经不穿了。
倘若你在周城街道走一走,除了街头巷尾的随处可见白族姑娘,还有各种扎染体验店。
比如蓝续古法扎染体验店,妈妈制造,守艺扎染体验店,金华扎染坊,噗真扎染博物馆,一般体验一次扎染,价格从五六十到百十来块钱不等。
那天,大理当地的朋友带我们去了蓝艺扎染,老板娘还让我穿上了扎染布做的围裙。
用一个下午,去感受被誉为“白族民俗的活化石”的扎染,真切的体会到,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是怎样的一种幸福。
这穿针引线的活,好久没有感受了。时光缓慢,用一下午,去感受这独一无二的艺术。
在大理,把这扎染叫做疙瘩花布、疙瘩花。
大理扎染全靠手工制作,经过手工绘图、扎缝、染漂、扎花、碾平等工序制而成。真的太难了!你难以想象,那些复杂的图案,是需要多少的时间和耐心。
据说染色使用的是板蓝根的叶子作为原料,不褪色,还环保。
值得一提的是,浸泡过程中每一块布的染制程度都不同,也就是说每一块扎染布都是独一无二的。
大理的扎染以白、青两色为主色,白色在白族地区是吉祥的象征,青色则象征希望、纯朴和真挚,青白结合就表示“清清白白,光明磊落”。
自己做的这块扎染,虽然非常简单,但是独一无二,如今还放在我家中的桌上。每次看到它,都会想起在周城的时光。
喜欢周城,因它的古朴灵动,更因它深入白族人生命中的扎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