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省 36
这节课里老师首先说了两个常见的家庭关系,一个是红+白,即强硬+妥协,一个是白+黑,即妥协+暴躁。夫妻在教育孩子总会扮演不同的角色,而这种不一致会造成对孩子伤害。
一是因为教育的不同,易造成孩子双重性格;
二是缺乏一个可以认同的行为标准有碍孩子的社会发展,比如性格不定,左右摇摆。
三是极易消弱父母教育权威,降低家庭教育效果。
家庭统一战线分为两种,一种是代际间的,即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统一;一种是代际内的,即夫妻之间,孩子之间。
关于孩子之间的统一战线,老师教我们要抓好老大,树立老大的权威;多当着老大的面批评小的,并号召小的向大的学习。
在这里老师谈到,当老大不同意生二胎时,最好不要盲目生。不同意说明给他的爱还不够,当他充满爱时,会期待着老二出生。现在回想,我们家老大在知道有个弟弟时,是不开心的,可我们都没有关注到,还怪他自私。现在他也常表现出来自私的样子,还因此而受到大人的责备。在老二面前不仅权威没树立好,还经常把老二打伤。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建立起统一战线,因为我们从一开始给老大的爱就不够多。现在补,又感觉补得很费劲。
老师告诉我们,家庭统一战线可以唤起孩子的勇气和力量。
一是承担责任的勇气和底气。
家长和孩子共同承担,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要急于实质性地指责他,需要先听他的想法,并把可行性建议给他。当他面对问题敢于承担责任。直面而不回避,并且提高自己去解决问题时,他的勇气和力量正在增加。
二是面对失败再次出发的勇气和力量。
必须让孩子明白,他的这些失败并没有带来伤害,因为家长会在这时支持他,给他温暖。
家庭团结在一起,带给孩子安全感、归属感,有凝聚力的家庭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土壤。
三是面对自己,勇于创新的勇气和魄力。
一定要面对真实的自己。
家庭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一篇文章,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文章讲述的是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交给母亲看时,她说:“精彩极了!”给爸爸看时,他却总是阴沉着脸说:“糟糕透了!”
作者因为母亲的鼓舞而持续地写作,因为父亲的打击而总结提升,后来发布许多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终成一代大家。
其实中国许多家庭教育也是这种“严父慈母”模式,那么,这种模式真的利于孩子成长和提升吗?
事实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并不一定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因为这篇文章的最后,作者这样写道:
“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作者能够领会到母亲是出于鼓舞他才夸奖,父亲是出于想要他提高才打压,他能够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中保持自己的判断,并不断获得鼓舞和提升。
但是对于普通的小孩来说,如果父亲和母亲总是给出截然不同的意见,其实会让他们反而无所适从。
“爸爸妈妈谁说的是对的呢?”
“我的水平究竟是高是低呢?”
“我该听谁的呢?”……
演员黄磊谈到如何教育自己的女儿多多时说,当多多事情做得好时,他和孙莉就一块儿夸她,如果犯错了,就一块儿批评她,让她意识到这个行为不对,这样才不会让孩子钻空子。
许多影视剧当中,都会有类似“慈母严父”或“虎妈猫爸”的设定,我们常把这种家庭教育模式称作:“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比如说在电视剧《小欢喜》当中,海清饰演的妈妈总是脾气暴,爱吼骂孩子,而黄磊饰演的爸爸总是在旁边打圆场,和稀泥。
这种家庭相处方式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有两个全然严肃或者全然活泼的父母,都是一件让小孩头疼的事情。
但是“一松一严”的中和模式,需要一个重要根基,那就是需要家庭成员共同树立原则和底线,比如不能偷窃、不能撒谎、不能欺负同学等等。
孩子犯了原则上的错误,父母就必须按照规则共同惩罚,不能因为父亲的一时愤怒就要打要骂,又因为母亲的一时心疼而放弃惩罚。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分别是非,懂得做人应有的原则与底线。
其实在教育孩子上,父母从来都不应该打对立战,而应该打配合。
记得在我七岁时,发现了抽屉里有些零钱硬币,我偷偷拿了十几块去超市请同学吃了很多零食。
事情败露后,父亲拿起鞭子就开始打我的手心,打完还在客厅跪了半天,父亲的打骂让我又害怕又怨恨。
到了晚上,母亲悄悄走进我的房间,告诉我,我虽然偷得钱不多,但是偷窃本身是十分低劣的行为,父亲打我是希望我能长记性……
母亲那晚说的具体内容我已经忘记了,但是我对父母的怨恨伴着母亲温柔的话语逐渐消散,“不能随意拿他人的东西”这个教导我也一辈子铭记于心。
现在回望过去,父母那时的举动其实是十分得当的教育方式,我因为违反原则性问题而被惩罚,而母亲就算心疼我,也没有在父亲教育我时有任何多言。
最后来我房间也只就父亲的惩罚做出解释,想让我明白其中道理,而不是偏袒和安慰,而这的确也让我受益了一生。
其实不仅是父母,爷爷奶奶辈儿与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应该统一意见,确立规则,打好配合战。
只有这样,才能把每一次的教育效果最大化,实现孩子和父母的双赢。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的家庭教育是指
一、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
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岁时,父亲就抱了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有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再如古代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35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都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正常发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玛拉,从小被狼叼去,8岁时被人发现,但其生活习惯已与人两样,其生活习惯几乎与狼一样,四肢爬行,吃生肉,昼伏夜行,后来经过人为的训练,两年后才能站立,六年后可以象人一样行走,四年内学会了6个单词,在他17岁时,智力水平仅达到3岁孩子的水平。据《中国妇女报》披露,我国南京市一姓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深怕孩子受人迫害,将自已的三个子女从小锁在家中,人让他们与外界接触,长达十几年,致使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语迟缓,与同龄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差异很大,近于白痴,所以不可忽视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连续性
家庭教育第二个特点是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如:杏林世家”、“梨园之家”、“教育世家”等等。同时家风又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学风,学风的好坏也往往延续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如在中国近代,无锡人严功增补清未《国朝馆选录》,统计自清顺治三年丙戌科至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共114人,其中父子兄弟叔侄累世科第不绝者,如苏州缪、吴、潘三姓,常熟翁、蒋两姓、浙江海宁陈、查两姓。看得出、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往往对人才群体的崛起有着重要影响。这种情况。
古、近代比较突出,在当代随科学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待业的增多,人们择业面宽,一个家庭中所有的成员不可能都从事同一种工作,但都不乏见到这种情况,即有些家庭成员工作中屡屡出现成绩、受表彰,而有的家庭中成员违法犯罪接二连三。这都与家庭教育连续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家庭教育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母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四)、家庭教育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
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家庭教育及时性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做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指明:“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儿童的自下而上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提高全民族素质,从儿童抓起。”并提出:“在2000 年要使90%儿童(14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这顶目标明确了家长们肩负着为国家造就21世纪人才的重任。能否把这一代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福禄贝尔还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明确教育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不能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凶杀暴力、荒诞下流的镜头映入孩子的眼睑。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预防儿童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家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助于安定小家庭大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细胞有病,就会引起肌体发病。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功在千秋。
总之,做为家长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亦为子女成才尽到家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错误的赞美让孩子自以为是
忠告1:平常心对待孩子的优秀
忠告2:多赞美孩子的行为和品行,少赞美孩子的天分和成果
忠告3:不要在别的家长面前过多赞美你的孩子,如果要赞美就去赞美别人的孩子
忠告4:要学会运用鼓励、激励代替空洞的赞美
二、物质生活丰厚,让孩子好逸恶劳
忠告1:再富也要穷孩子
忠告2:别把孩子当猪养
忠告3:不要用金钱、物质奖励,激励孩子学习做事
三、孩子的事,家长替代做,让孩子懒惰成性、严重缺乏自立能力
家庭教育漫画
忠告1:孩子的事,自己做
忠告2:家长的事,孩子帮助做
忠告3:家长在孩子事情上,能懒就懒一点
四、把孩子圈养在眼皮底下,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和勇敢
忠告1:放养孩子,回归自然
忠告2:让孩子交上积极向上的朋友
忠告3:进行付出和挫折等素质教育
忠告4:为社会付出,量大福就大
五、没有家风和家规,随意性管理,导致孩子与家长逆反、对抗
忠告1:用家风树立正气
忠告2:用家规监督行为
忠告3:让家规去惩罚违规者,而不是人来惩罚
六、自己做不到的,偏偏要求孩子做到
忠告1:想让孩子怎么做,你就去做什么
忠告2:麻将可以打,但不能在孩子在家学习时在家打,酒可以喝,但不能经常喝得醉熏熏的回家。架可以吵,也可以打,但找个孩子不在的地方尽情的吵和打
通常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带娃的烦恼——爸爸妈妈在孩子面前要“统一战线”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的家庭教育是指: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家庭教育不是单向地由家长或其他监护人教育孩子,更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如果能够做到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示范,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毕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家庭教育促进法内容
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了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包括亲自养育、共同参与、相机而教、尊重差异、平等交流、相互促进等。
这些内容非常具体,要求家长加强亲子陪伴而且是有效地陪伴,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夫妻之间要形成合力,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从点滴做起,从小事抓起,既注重言传更注重身教,对孩子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家长还要虚心地向孩子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一个和谐的家庭,无疑是亲子教育的基础。父母再和睦,因为男人和女人的性格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也会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产生分歧,这是很正常的。在孩子面前,一定要保持一致,给孩子清晰的指导和方向。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在孩子面前意见不统一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
第一,因为如果爸妈在孩子面前意见不一致,孩子就会不知道该听谁的,无所适从。时间久了,孩子性格会很矛盾,就没有主见。
第二,一方在教育孩子,另一方在孩子面前提出不同意见时,双方碍于面子,难免会产生争吵和辩论。这样不但孩子的问题没有解决,反而会孩子对某一方产生逆反心理,对另一方更加依赖。不论孩子偏向于哪一方,家庭和谐的亲情三角关系就会破坏。
比如,孩子爸爸要带孩子出去玩,妈妈说没写完作业不让玩,爸爸认为孩子不玩也效率不高,不如出去放松一下,两人都想在孩子面前说了算,便争吵起来。这时孩子就觉得爸爸对自己好,会对妈妈有意见,让母子关系紧张。
第三,爸爸妈妈公然在孩子面前意见不合,产生争吵,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或者觉得是因为自己争吵起来,产生负罪感。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有调查结果显示,孩子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父母亲吵架。经常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如果起因是因为教育孩子,更会让他觉得困惑和内疚。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内向、自卑,容易自责。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孩子写作业总是不专心,有一次,孩子爸爸辅导孩子写作业,孩子不认真写,爸爸一气之下就打了孩子。她一把抱过孩子,跟父亲吵起来,她要和孩子爸爸离婚,直到邻居过来才算平息。
她说:“你说要在孩子面前意见统一,我要是和他统一了,他就把孩子打死了。”
那么,怎样能做到在孩子面前保持意见一致,不起冲突呢?
首先,父母亲就大的原则性问题达成一致,不能在教育孩子时触碰彼此的底线。 比如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动手打孩子,不能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
就像上面的例子,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打孩子自然每一个母亲接受不了的。孩子的爸爸妈妈要事先就这些原则性问题达成一致,设置自己的底线,对方就会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注意分寸,不会伤害到夫妻感情了。
第二,如果一方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欠妥,另一方不要当场指出来,私底下沟通解决。 对于伴侣处理不当的事情,要对孩子进行善后和及时的沟通,以避免引起误会,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比如之前兔爸经常跟孩子开玩笑说:“你要是出去乱跑,我们就不要你了。”那段时间兔跟我们出去玩时,总是紧紧跟在我们身边,一步不敢远走,也玩不在心上。
后来我知道了,跟兔爸严肃地讨论了这件事,告诉他这样孩子很没有安全感,以后会胆小、觉得自己随时都可能被爸爸妈妈抛弃。兔爸也知道了自己不对,后来他跟兔解释了这件事情,兔知道了爸爸在逗他,也放下了心里的负担,开心的玩了。
如果我当着孩子的面去责备兔爸,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错误要私底下说,表扬的话要当着孩子的面说。
第三,遇到有一些问题谁也不能说服谁的时候,可以去问有经验的人,学习相关书籍,一起进步。 在育儿的路上,我们都是学生,都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总之,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及时沟通,建立“统一战线”,让孩子有开朗的性格和阳光的心态。
以上就是关于亲子统一战线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